朱岩 李晓东: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
导 读
1月15日,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专家组组长 朱岩、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李晓东联合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
《趋势》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集群化趋势,基于数据要素的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将涌现出产业互联网等产业组织新形态。
● 产业集群开始国际化,形成中国企业出海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产生出数据与算力服务、产业数字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服务业态。
● 以信用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产业互联网组织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让每个产业互联网生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发持续经营的高品质产品。
●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集群能力的增强,2025 年将有更多传统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出海。
● 打造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需发展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
2024 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的一年,也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18 日,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2024 年 12 月 11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我国正进入开发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 2024 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政策用以加速我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进程:1 月 11 日, 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2 月 5 日, 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9 月 27 日, 国家数据局出台《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0 月 9 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10 月 12 日, 国家发改委印发《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日, 国家数据局印发《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11 月 22 日,国家数据局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11 月 23 日, 国家数据局出台《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11 月 28 日, 国家数据局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12 月 25 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2024 年密集出台的政策,到了 2025 年,就需要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政策。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
伏羲智库

01
趋势一


2025 年,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和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大模型企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通用大模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除了大模型,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将在 2025 年涌现,并开始与大模型一道在更多行业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在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开始建设的基础上,智能代理(AI Agent)将会成为企业AI应用的一个热点,用以优化替代企业内既有的业务流程、并创造企业在产业生态中智能协作的新模式。2024 年底,微软和谷歌已经相继推出部署商业 AI Agent 的计划。微软在年度大会上发布了 10 多个商用人工智能代理产品,科技巨头谷歌发布了商用 AI Agent 平台,开发者可以利用该平台针对特定场景开发相关人工智能代理赚取佣金。
在生活领域,个人的 AI 助理将在 2025 年成为热门工具,个体应用 AI 助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加便捷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例如,理财 AI 可以辅助个人做好财务管理,健康 AI 可以合理安排个人的健康生活等。

02
趋势二


虽然基于电子计算的人类计算能力还在进一步提升,但 2025 年大量新兴的计算技术将涌现并走向成熟。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神经计算模型将有新的进展。2024 年英特尔发布的 Hala Point 大型神经拟态系统标志着神经拟态计算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该系统相比前代在神经元容量和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执行人工智能推理和处理优化问题的速度比常规 CPU 和 GPU 架构快 50 倍,同时能耗仅为传统计算机的 1%。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也在积极研发类脑芯片技术,2025 年这些技术的成熟将对脑机接口等下游应用市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清华大学医学院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 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正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此外,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持续推进,有望在 2025 年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实现具有更多纠缠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量产,并在特定领域开展试点应用。例如在药物研发中,利用量子计算进行分子模拟以加速新药发现;在密码学领域,推动量子加密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2025 年,量子计算将在我国更多领域获得更加多的实际应用,并推动量子计算领域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

03
趋势三


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就要摆脱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这就需要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数字经济新增长方式的基础设施。过去几年,新基建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已经初具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各种便于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就成为了 2025 年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在这些制度中,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又成为了支持其它制度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2024 年 11 月国家数据局印发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2025 年是该计划执行的关键年,全国各地将陆续出现建设城市、行业、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的典范,并逐渐形成全国统一的可信数据空间体系,推动支撑可信数据互联互通以及跨域互操作的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快速迭代,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数据创新应用形成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可信数据空间中的两个重要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一个是去除人为干扰的数字信用体系建设,一个是以信用为核心、流程智能执行的产业互联网平台。2025 年,针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可信计算为基础、去除人为干扰的数字信用体系将得到各方重视,并开始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同时,2025 年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在特定产业将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将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新星。

04
趋势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的产业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生产关系的关键时刻,经过前些年的探索,2025 年各地区、各产业将会加速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由于有了日益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数据变得及时、全面、可信,数据的透明将会极大改变组织运作的方式,各种智能技术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有了用武之地,组织中原有的流程环节将会大量被算法和智能代理所替代,从而产生更加自动化的组织形态。与此同时,数据打通还带来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模式,产业生态内的合作伙伴将会形成基于产业互联网的全新合作模式,并联合形成新的群体竞争力。

05
趋势五


2024 年以国家数据局为代表,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从技术、产权、登记、交易规则、监管等多方面,逐渐形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基本架构。2025 年,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宏观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并将产生关于数据资产封装、登记、追踪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一些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将会涌现。尤其是数据资产登记机构,政府主导的“数登所”将会更加系统化地在全国布局。
在此基础上,各地将会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路径,过去四年所建设的各种数据交易机构将会加速分化。随着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授权经营的规模扩大,公共数据的场内交易规模在 2025 年有望迅速扩大。企业数据的交易需要与产业互联网密切配合,必须开创一种可靠的场外交易新路径,2025 年各地将会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内的数据交易新模式。2024 年,我国企业积极尝试了数据资产入表,全年入表规模近百亿。2025 年,企业对数据资产管理模式的认知更加清晰,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利弊也更加了解,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入表规模有望翻番增长。

06
趋势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中国数字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要以高水平安全做支撑,打造高水平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逐渐成为核心。2024 年国家网络安全周举办,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与治理成效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基于新技术趋势提出了高水平数字治理的解决方案。如果把发展数字经济比作一台车的运作,那么经济效益就是“油门”,而安全治理就是“刹车”,我国新经济安全治理体系过去 30 年经历了从“无刹车”到“有刹车”、从“换挡调速”到“无级变速”的发展。在网络经济发展初期,“刹车”调控技术开发不够、调控手段单一,不断地踩“刹车”,常常会损害新经济业态的创造性。近年来,以用户数据为中心、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产业模式逐渐成为主流,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以及有关规定出台,我国开始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监管模式和安全治理体系。
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治理将会基于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把控和预测分析,通过“监管沙箱”等科学有效的调控手段规避潜在风险,保障行业发展沿着正确轨道“无级变速”、稳步前行,避免过去一遇到问题就“踩刹车”的应急治理模式。

07
趋势七


2024 年 12 月 17-18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2024 年 4 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针对涉农数据提出要“统筹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安全保护,开发满足数字乡村发展需求的数据产品和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价值,探索开展涉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建立涉农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和授权运营情况披露机制,释放市场创新活力,提高涉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2024 年 10 月 23 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进一步提出要“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应用‘全农码’对农业资源、主体、产品数据统一赋码,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共享交换。”涉农数据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途径。2025 年,数据要素将与农业生产流通过程做全方位深度融合,瞄准对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绿色、可信的需求,“农产品+数据”将会成为农业流通的主要对象,各地将会积极建设涉农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政府主导的涉农数据服务平台产业,实现数据富农。

08
趋势八


2025 年将会是中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数据要素市场的日益成熟,使得传统制造业不得不开始与上下游企业打通数据、用产业互联网手段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产品的整体品质、降低产业生态运营的整体成本。以信用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产业互联网组织模式,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让每个产业互联网生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发持续经营的高品质产品。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集群能力的增强,2025 年将有更多传统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出海。产业互联网是整合国内外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到海外销售,而是把先进的产业组织形态输出到目标国家市场,与目标国家企业一道,打造适合数字时代竞争的国际化产业集群,是一种多赢的出海模式。
打造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需发展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2025 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会高速发展,数据与算力服务业将会成为热门领域,一批为企业提供传统软件服务的企业将会转型成为数据或算力服务型企业,以支持企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25 年中小微企业通过参与产业集群的可信数据要素市场,将会产生大量可信、可穿透的交易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将产生大量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从而逐步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09
趋势九


2024 年 12 月 6 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发布了 3 项国家文化大数据团体标准,包括《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文化数据确权系统》《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文化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舞台艺术表演数字化录制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2025 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催生更加丰富的内容创新。2024 年 OpenAI 推出的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引发了短视频创作的革命,Open Sora、YiSu、Kling 等一大批产品的迭代涌现,将快速提升短视频创作的质量,并有望极大提高短视频的产量。据估算,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过 500 亿,在 AI 工具的帮助下,2025 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有望翻番。
2024 年 8 月 20 日,《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发售,1 个月内销售超过 2000 万份,并斩获金摇杆年度游戏、TGA 最佳动作游戏奖,引爆了中国游戏市场甚至是全球游戏市场的热情。2025 年,随着可信计算、虚拟现实、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黑神话案例推动下,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城市数字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并将城市特色与短视频、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云游戏、高质量视频游戏、跨平台游戏将会涌现,推动游戏产业进入虚实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10
趋势十


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致力于探索构建全球数字领域的规则框架与秩序体系。《全球数字契约》、《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各种多双边实践正在开展,这一系列举措均彰显了各国及地区对于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促进数据跨境安全高效流通的共同意愿与坚定信心。2024 年,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全球数字契约》,就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经济包容普惠、打造安全可靠数字空间、推进数据治理、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等关键问题达成若干共识;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促进开放、协作、共赢的数据国际合作》报告;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沙特阿拉伯作为 2024 年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的主办国,发布《利雅得人工智能声明》,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发展的包容性、创新性和影响力。概括起来,各国各地区都在寻找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合作模式,新模式总体上是向着开放、包容、可信、安全、非歧视等方向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简介
产业互联网分会于2024年5月6日经中国信息协会批准成立,分会秉持“提供伴随式服务、践行智库型组织”宗旨,坚持“桥梁纽带、合作平台、行业智库、发展中心”定位,力求成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内沟通交流的桥梁、资源共享合作的平台、智慧决策支持的智库、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目前,已吸引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中央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以及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技术、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的机构等等120家余家单位加入。
分会独特优势
政企互动:参与政企互动,领悟最新政策,优先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支持。
行业研究:参与行业研究,深入行业前沿。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健康发展。
资源共享:接触并利用协会内的高质量资源,包括前沿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合作机会:与产业内其他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为“走出去”赋能。
品牌提升:借助协会的品牌效应,提升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分会官网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