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母产业的高度发展产业互联网丨产业互联网分会专家组组长王静、秘书长张健接受长江日报采访
2024-10-24 09:16:17
·
长江日报
·
长江日报
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如何看待构建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互联网如何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
10月23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刊发《专家热议:以战略母产业的高度发展产业互联网》一文,重点报道构建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健、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专家组组长王静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共同发表行业观点。
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接近天花板,产业互联网正是一片蓝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如何看待构建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互联网如何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近日,《云端会客厅》邀请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健,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专家组组长、原欧冶工业品董事长、总裁王静,以及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展开深入探讨和分享。从左至右: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健,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专家组组长、原欧冶工业品董事长、总裁王静,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能实现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运作
《云端会客厅》:近些年来,“产业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产业升级的热门概念,尤其是对比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结合目前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如何准确理解“产业互联网”?张健:首先,互联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目标,“产业的互联”是指客户、产品、设备等产业中各种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产业互联网是实现产业互联的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达成互联。消费互联网打通了从消费者到次终端服务以及部分终端消费品生产制造工厂的环节,但对整个产业链而言,产业链上游,例如部分流通环节、工业品、原材料、能源等领域,还没有被连接起来。产业互联的目的在于把这些未涉及的领域都互联起来,让商业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王静:产业互联网把整个生产以及经营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货物、资金,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都进行泛在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商务协同以及产业链的高效运作。进一步而言,产业互联网能深度参与生产经营以及设备管理等活动中,提高数字化水平,提升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朱克力: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超越了传统消费互联网的范畴,不再局限于连接消费者和商品,而是更加深入到生产的流通服务环节,实现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比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都提升了。产业互联网更加注重提升产业效率和创新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产业流程进行深度改造,实现精准管理、智能决策以及个性化服务。这种深度改造,不仅涉及单个企业,更涵盖整个产业链,以此推动产业生态的重构和优化。相比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视角更宏观。工业互联网主要面向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业互联网不仅包含工业互联网,还包含农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其次,工业互联网主要关注单个企业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而产业互联网关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创新以及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优化,通过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即新基建网络的枢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以及业务协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我国产业互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
大部分行业的渗透率在1%至3%左右
《云端会客厅》:从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来看,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形势如何,有哪些优势和挑战?张健:目前,国内产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000家,国内外上市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达到35家,截至目前,这些企业的市值超过3000亿元,2023年的总营收超过5000亿元。其中,还有50多家独角兽企业,近200家专精特新企业。但从总的发展阶段来看,与国内的消费互联网以及发达国家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相比,我国产业互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从行业渗透率来看,产业互联网平台只在一些特别细分的行业赛道中,能达到30%左右的渗透率,大部分行业的渗透率只在1%至3%。而在消费互联网平台上,网络零售的交易体量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接近30%。同时,与行业内的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在各方面还存在差距。首先是成立时间,很多国际巨头有超过60年的发展历程,拥有更深厚的积淀。第二是市值规模,国际大企业的市值规模是国内大企业的数倍。第三是市场覆盖面,从营收占比来看,我国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海外营收占比较小,大量营收依靠国内市场。而国际巨头在本土之外的营收,能占到总营收的60%以上。第四,从人员规模上看,我国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员工数最多的也不超过5000人,而国际巨头企业的人员规模一般在2万人以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大量数字技术进入产业领域,带来生产、制造、组织、金融等领域模式创新,对产业互联网平台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要看到,在社会数字化程度相对不是特别高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平台要实现快速渗透,仍然面临考验。首先,由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多是面向B端的,社会各界缺乏高效的机会和有效的途径去发现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效益;其次,现阶段各种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两化融合等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产生了概念和认知上的偏差。产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广,不仅要汇聚商贸流通、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资源,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产业集群基础优势,培育和招引产业互联网平台,真正发挥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道的重要作用。产业互联网有助于构建国家竞争优势
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区域协调发展
《云端会客厅》: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如何认识产业互联网的战略性意义?朱克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产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这种新业态、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产业互联网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创新效率,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有助于构建国家竞争优势,不仅能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并且能够促进国内大循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产业互联网在现在和未来都应当成为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发展特点和重要性,进一步构建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云端会客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如何分析?张健:首先要理解产业互联网在中国的整体发展阶段。互联网在1994年进入中国后首先作用在B端,其中的平台代表有1688、中国制造网等,主要用于降低中小企业获得商机的搜寻和比较成本。2013年以后,产业互联网平台逐渐聚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发票流等,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履约和交付成本。这时,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入2.0阶段,即数字供应链服务阶段。可为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环节提供大量服务,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破除区域间行政壁垒。其次,越来越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从目标产业链向产业链上下游两端延伸,部分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贯通协同,提升了全产业链的效率。进入3.0阶段,平台开始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用户提供大量的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数字化服务。随着高质量数据的沉淀,平台结合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以及潜在的规模化用户,结合AI的应用,开始释放数据要素的潜能,平台向4.0阶段发展。此时,产业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产业数字科技公司,不仅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也开始孵化产业数据科技公司,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出现在全会文件里,并放在生产性服务业范畴里去要求,是因为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要靠单一的数字化工具,更需要一种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合作机制去协同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产业资源汇聚、资源的系统整合以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朱克力: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强调,体现了产业互联网在经济增长中将发挥积极有为的角色,要把其行业地位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首先,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比较完整且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是很重要的配套产业,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深入剖析具体问题,寻找制约发展的瓶颈,针对性制定政策。其次,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一词出现在全会里,说明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得到了认可。产业互联网本身也是一个产业,具备基础性的可以孵化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能力,要把它看作数字科技驱动的战略母产业来发展。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除了其本身的发展,还需要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最后,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到这一点,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做出更多努力,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各地的政策具有更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加大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行为。赋能高附加值领域的研发创新
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体现
《云端会客厅》: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构建产业互联网中有何重要性?张健:产业互联网本身也是一个市场。从产业互联到产业互联网,最终是要形成一个以交易为核心的多边市场,即产业互联网平台。这是一个双边甚至多边的市场,能实现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金融、人才等各种资源的高效协同和匹配,以需求拉动高质量供给,同时供给创造需求,最终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大层面、更深程度上的协同。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被看作是一条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各类互联网数字化工具是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这条路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互联互通,协同促进商业社会的发展。王静: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大量技术系统集成构建的平台,也是针对某个垂直行业体系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产业互联网平台有4个层面,分别是基础设施存储的平台、云计算平台、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平台不是静态的,而是实时交互的,可以理解为枢纽、通道和高速公路。在这个平台上,有各种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包括采购、销售、服务、金融等,以此实现企业的泛在连接。同时,平台实现了产业链及周边企业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互享,让这些企业破除传统物理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同一数字空间里进行一体化协同工作。产业互联网平台实际构建了一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这不是某家企业的转型,而是越多企业参与越好。上下游企业转型越彻底,数字化生态才越健全。相比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开放、无限生长的系统。需要强调的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商贸公司或咨询公司。只有规模越大,才越能发挥出平台的成本优势。整体来说,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一定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健全的技术体系以及自由生长的生态。目前我国发展进入后工业阶段。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其中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各占50%,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0%到35%。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其中20%是生产性服务业,80%是生活性服务业,所以,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约10%。其中的差距就表现在高附加值领域,例如设计、研发、高端保险、审计、物流、营销、解决方案等,这是下一步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力的重点。有了集成要素的平台,来自各方面的需求数据会快速反应,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这就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所在。生产在一地,消费往往在另一地。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把这一不匹配、不对称的事项在平台上呈现出来,让其更加对称、快捷,有效满足跨区域、跨周期、跨产业、跨领域导致的效率不够高、信息不够透明、沟通不够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要素资源整合。地方政府要具备全局视角
保持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敏锐洞察力
《云端会客厅》:如何为发展产业互联网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培养“产业互联网”思维?朱克力: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产业互联网应该具备几个特点。第一是全局视角,从“独奏者”到“指挥家”。以全局视角来审视产业互联网的广阔图景,不仅要关注单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要着眼于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构建。第二是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从“盲目航行”到“精准导航”。在数据泛滥的时代,要成为数据海洋的精准导航者,意味着要深刻理解数据的价值,不仅要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也要高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正确航行,让数据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第三是平台思维和跨界融合,从“孤岛”到“大陆桥”。产业互联网平台是连接不同产业,促进跨界融合的大陆桥。对地方政府来说,要积极引导搭建这样的桥梁,打破传统产业的孤岛状态,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高效流通,让制造和服务这两块看似分离的陆地,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紧密连接起来。第四是用户导向和个性化服务,从“标准化”到“私人定制”。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需求,地方政府要摒弃“一刀切”的标准化服务模式,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政策扶持、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精准对接,确保企业都能享受到推动转型的“定制套餐”。第五是持续迭代和创新引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地方政府是资源配置者,要保持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敏锐洞察力,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本地企业大胆创新,通过政企的共同努力,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合力。产业互联网分会于2024年5月6日经中国信息协会批准成立,分会秉持“提供伴随式服务、践行智库型组织”宗旨,坚持“桥梁纽带、合作平台、行业智库、发展中心”定位,力求成为产业互联网行业内沟通交流的桥梁、资源共享合作的平台、智慧决策支持的智库、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目前,已吸引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中央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以及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技术、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的机构等等120家余家单位加入。
政企互动:参与政企互动,领悟最新政策,优先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政策支持。
行业研究:参与行业研究,深入行业前沿。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健康发展。
资源共享:接触并利用协会内的高质量资源,包括前沿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合作机会:与产业内其他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为“走出去”赋能。
品牌提升:借助协会的品牌效应,提升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